
近日,桂城街道市政路灯照度提升改造项目全面完工。项目覆盖全街道老化照明设施的智慧化升级,2.15万盏路灯焕新“上岗”,不仅让市民夜间出行更明亮安全,更在运维提效、节能降耗、应急保障等三方面表现亮眼,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注入“智慧照明、动态照明、绿色照明”的新态势。
桂城2.15万盏可调光高光效市政路灯“上岗”。南海融媒记者 邵泽权 摄
从“人工巡检”到“秒报故障”
运维管理实现质的飞跃
桂城街道市政路灯照度提升改造项目成功实现智慧化升级,以硬核的技术实力推动智慧城市照明的革新。该项目通过更换2.15万盏高光效LED灯具、装配16055台单灯控制器、对659个配电箱的智能控制系统进行升级,搭建1套智慧照明监控管理系统,并在全区域部署光敏监测设备,借助科技手段保障桂城市政路灯实现“点、线、面”的全方位管理。
科技赋能,对路灯实行“点、线、面”的全方位管理。南海融媒记者 陈锦雄 摄
此次改造的核心突破,在于搭建起“智慧照明监控管理平台+末端智能设备”的联动体系,并配合系统内的巡检功能和工单自动分派功能,实现设施故障信息秒级上传至平台,并可自动派发维修任务、跟踪进度。运维人员通过手机端即可查看故障位置、设备型号,避免“盲目找问题、重复跑现场”。
智慧照明监控管理系统。部门供图
“项目改造前,我们运维采取的是‘人工巡检’的方式,从发现故障到分派工单、到故障修复,平均需要24小时。改造升级后,故障修复平均时间可缩短到4小时,大大提升了效率。”桂城市政工作人员潘广鸿介绍,有了智慧管理平台的全方位支持,人工巡检频次可以从每周2次减少至每月1次,运维成本降低45%,让管理力量更聚焦于服务优化。
更值得关注的是,项目还协助南海区搭建起区级市政照明综合管理平台,打通六镇一街的数据,实现“跨镇街运维协同管理”,为佛山全市照明运维一体化提供“桂城样本”。
智慧照明监控管理系统。部门供图
年省800万度电!
节能效益惠及民生与环境
“以前路灯亮一夜,电表转得快;改造后智能调光,电费省了不少,还更环保。”负责项目运维的工作人员指着智慧照明平台上的能耗数据介绍。据统计,此次改造更换的是可调光高光效LED灯具,配套安装16055台单灯控制器,让所有灯杆均采用“按需照明”模式:可根据季节天气变化,结合光照度实时数据,合理调整亮灯时间,如遇恶劣天气及时开启路灯护航市民出行;因地制宜对特殊路段和不同人流量、车流量的道路进行调光控制,真正实现“智慧照明、按需照明”。
桂城市政路灯“按需照明”,告别“一开亮一夜”。南海融媒记者 陈锦雄 摄
经现场光照度的测量,改造后路灯道路照度提升38%以上。利用可调光高光效LED灯具和智能化控制设备降低能耗,预计每年可节约用电量800多万千瓦时、600多万元电费,等效减少约463吨二氧化碳排放、节约725吨标准煤,相当于种植2.5万棵树的生态效益,实现城市节能降碳,为桂城“双碳”目标落地提供有力支撑。
特殊天气“亮灯不打烊”
应急保障筑牢民生防线
台风、暴雨等特殊天气是路灯运维的“老大难”,易造成线路短路、灯具损坏、局部路段灭灯等安全隐患,影响市民出行安全。此次改造有针对性地强化应急保障能力,构建起“预警——响应——恢复”的全链条机制。
在硬件层面,所有新更换的灯具均采用防水等级IP68以上的防水耐用材质,控制箱加装了漏电防护模块,具备精准实时漏电识别、自动断电保护、智能重合闸、远程检修闭锁等多重智能防护功能,全面守护照明线路安全。
极端天气下保持安全稳定亮灯。部门供图
今年7月台风“韦帕”影响期间,桂城街道改造后的路灯亮灯率始终保持99.5%以上,系统对低洼易涝地区进行分组并重点关注,当发生漏电时,系统可提示运维人员关闭配电箱供电,期间未出现大面积灭灯情况及安全事故。
据悉,项目已全面完工,桂城街道市政路灯将实现“智慧化全覆盖”,这不仅是一次设施的“换新”,更是桂城以科技赋能民生、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的生动实践。
路灯点亮城市夜空。南海融媒记者 邵泽权 摄
文/南海融媒记者 邵泽权
图/南海融媒记者 邵泽权 陈锦雄
视频/南海融媒记者 陈锦雄
通讯员 李子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