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一年中秋近,粤语童谣再次响起:一月竹二月木三月梅仔熟,八月十五劏波碌。“劏波碌”说的正是剥柚赏月、阖家分享的佳节传统。
今年,高明街坊的餐桌上,将添一份清甜的“本地味”——荷城墨编村百亩三红柚迎来盛产期,金黄硕果已压弯枝头,静待中秋月圆。
荷城段沧江河沿岸别有一番风光:连绵的鱼塘如银鳞铺展,阳光之下波光潋滟。漫步塘基,走入一片柚林秘境——茂密的果树遮天蔽日,枝头缀满黄澄澄的果实,有的悬于头顶,有的垂近水面,大的足有五六斤,小的也不下三四斤。微风过处,清冽柚香扑鼻而来,是属于秋天动人的气息。
这百亩柚林并非寻常果园,而是建在鱼塘“水世界”之中。种植户利志东介绍,这是引自梅州的优质品种“三红柚”,2018年种植至今,首次进入丰产期。“一棵树能结果300到400斤,总共预计百亩可收10多万斤。”他说,今年气候适宜,加上塘基环境水分充足,果实的糖分积累更足,柚子口感也更加清甜。
何为“三红”?剖开一只,见到金黄外皮之下,粉红海绵层紧紧包裹着深红色的果肉。果肉无籽、色泽鲜艳、汁多柔软,甜中带微酸,正是中秋解腻佳品。而为了保证品质,果农仿照生态种植标准,早在柚子拳头大小时就为它们逐一穿上“保护衣”——专用纸袋,防虫防病,避免农药残留。临近上市,再拆袋让果实沐浴阳光、自然上色。
“以前这里是‘桑基鱼塘’,如今成了‘柚基鱼塘’。”利志东说,这个种养模式不仅延续了珠三角传统农业的生态智慧,更注入了新的经济活力。塘基种柚、塘中养鱼,既提升土地利用率,也创造出更丰富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今年农历闰六月,中秋节相对推迟,柚子成熟度更高、风味更佳。届时,高明产的梅州三红柚将迎来最佳赏味期。利志东说,希望街坊都能尝到高明本地的靓柚子,过个香甜的中秋。
从“寄相思于明月”到“品蜜柚话团圆”,一枚小小的柚子,承载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传统节日的仪式感。这个中秋,不妨买一只高明本地“波碌”,吃出家的味道,也吃出乡村振兴的甘甜滋味。
文图/高明融媒记者 任家文
视频/高明融媒记者 李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