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客户端
热线面对面丨佛山三代教师坦白局:AI抢不走饭碗,因为我们会“接住”孩子的眼泪
2025-09-06 18:13

“神兽归笼”季遇上教师节,请把目光从返校的孩子转向讲台后的他们,会发现每个老师的故事里,都藏着佛山教育的“暖”与“变”。今天,《热线面对面》请到禅城区首批名校长丘智慧佛山市惠景小学教师(省名班主任)林幸谊华英附小体育教师曾露娇——三位横跨老中青三代的老师,从“为什么当老师”聊到“AI 时代怎么教”,句句都是育人干货,也道尽了师者的初心与坚守。

Q :为什么做老师?答案藏在时光里

“我爸妈是老师,小时候总见他们被人尊重,那份满足感,让我从小就想当老师。” 丘智慧的教师梦,始于家庭的耳濡目染。上山下乡归来后,一次意外的代课机会,让她踏上讲台,从代课到民办再到公办,一教就是30多年,直到退休仍笃定:“下辈子还要做老师,这是我一生最正确的选择。”

林幸谊则笑称自己是“被妈妈‘套路’的天选之子”。打有记忆起,妈妈就说她“从小就说要当小学老师”,哪怕老师劝她读高中考大学,她也执着地选了中专,就为早日站上小学讲台。“真入了这行才发现,做老师挺‘好玩’,玩着玩着就爱了这么多年。”

年轻的曾露娇,初心则源于高中教练的温暖。异地求学时,教练在生活、学习、专业上的全方位照拂,让她暗暗立志:“要成为像他那样,能给学生带去光的老师。”

Q :老师是“万能的”?这些事她们从没预设过

提起当老师的“奇葩经历”,丘智慧至今记得那个深夜:一位家长突然上门说孩子不见了,她和先生顶着夜色找了3个小时,垂头丧气回到家长家时,却发现孩子躲在楼梯角落,还笑着说“原来老师被我们玩了”。“当老师,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遇到什么。

曾露娇也有过手足无措的时刻。去年12月,她带队备战啦啦操省赛,一个孩子突然说“没有身份证”。急着协调的她在电话里不自觉提高音量,却被家长质问,连日备赛的压力、委屈瞬间涌来。幸好同事小林老师及时“搭把手”,帮忙联系行政服务中心开通特殊通道,最终在赛前一天办好了证。那届省赛,孩子不仅随队拿下第一名,性格也变得开朗——谁能想到,体育老师还要管“办证”呢?

Q :学生还是从前的学生吗?

现在的孩子,表达情绪比以前勇敢多了。” 丘智慧的观察,林幸谊深有体会。今年开学,她班上有个缺安全感的新生,第一天哭着找爸爸,她主动拥抱:“老师在学校像爸爸一样抱一下你吧。” 第二天孩子又找爸爸,她再一次拥抱;到了第三天,她外出开会前,特意跟孩子“报备”:“老师下午去开会,明天就回来。” 得到孩子“批准”,她才放心离开。“现在的教育,要先接住孩子的情绪,再谈成长。

家长的期待也在变。丘智慧回忆,以前家长把孩子交给老师,只盼“能升上初中”;现在的家长,既希望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还盼着“实现自己没完成的愿望”,甚至期待孩子“做人上人、当精英”。“压力确实大,但我们从不敢忽视音体美课程——毕竟,补课补不出真正的精英。


Q :今天的课,该怎么上?

课程也跟着“升级”了。曾露娇说,现在佛山小学一周5节体育课,每天都有;丘智慧补充,现在体育课连公开课都要“讲科学”,领导评课会带监测仪器,抽测学生脉搏、心率,要求整堂课平均心率控制在140-160次/分钟,“要让运动真正起到锻炼效果”。

林幸谊则在语文课堂上玩出了新花样。她带一年级时就推行“日有所诵”,每天和孩子读一首诗,把诗句和孩子的生活、情感连起来——“没有围墙的教室,才能让孩子看到更宽广的世界。” 改作业时,她也不搞“罚抄”,学生把“外面下雨了”写成“外面下面了”,她就调侃:“那你赶紧拿碗去接呀!”一来二去,学生记牢了错别字,师生关系也更亲近了。

Q :孩子不爱学习、老师“针对人”?她们正面回应!

有家长问“孩子不爱学习、怕困难,怎么办?”林幸谊的答案很实在:“先找原因。有的孩子是学习遇挫情绪没被接住,有的是被家里宠得没了动力。要告诉孩子,学习本来就辛苦,但克服困难后的快乐,才最珍贵。更重要的是家长要找到孩子的‘兴奋点’,用他喜欢的事来带动学习。

还有家长担心 “老师针对孩子,丘智慧直言:“好老师根本没时间‘针对’谁。在我们眼里,每个孩子都平等,与其花时间针对学生,不如改作业、家访、提升自己。” 林幸谊则建议家长换个角度:“如果觉得老师‘针对’,或许是误解了老师的诉求——我们只是想和家长一起,帮孩子解决成长难题。

而对年轻老师“躺平”的说法,丘智慧表示:“现在年轻人个人意识强,不想被职业绑架,这能理解。但也有很多年轻人有想法、肯钻研,关键是学校要让他们看到希望,知道在平凡的教学里,也能找到人生乐趣。” 林幸谊则给年轻同行打气:“遇到压力别硬扛,要敢吐槽、敢求助,我们连小学老师都能做好,还有什么做不到?”

Q :AI时代,何以称“师”?

聊到未来,丘智慧提到了AI:“人工智能一定会深度融入教育,怎么迎接它、用好它,是我们所有人要思考的问题。现在学生接触的新事物多,如果老师不与时俱进,很可能被学生‘考倒’。

但无论技术怎么变,三位老师都坚信,教育的核心不会变。丘智慧说“好老师要坚守信念、有热情、提学识”;林幸谊认为“好老师要专业,让家长和学生都信任”;曾露娇期待10年后的自己,能“用更开放的视野教学,用更包容的心爱学生”。

与三代教育人的对话,让我们触摸到了教育的温度与力量。它藏在丘校长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里,写在林幸谊老师“没有围墙的教室”的诗意中,也闪耀在曾露娇老师科学严谨的体育课堂上。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教育的“法”与“术”在变,但那份“立德树人”的“道”与“心”,从未改变。

这个教师节,让我们把最诚挚的敬意,送给每一位像她们一样的佛山教师。    老师,您辛苦了!




文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霍敏桃

图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叶亿强、谭嘉睿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佛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