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罗行艺术墟召开媒体通气会,官宣罗行艺术墟即将迎来年度盛事——“墟游记2025”。本次年度大墟将于9月30日正式启幕,涵盖公共雕塑、平面设计、自然艺术、AI、工艺美术、演出、沙龙等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将构建一场融合艺术、生态与人文的沉浸式体验。
年度大墟汇聚了9个国家的50余位艺术家,包括装置大师艾蒂·加迪什·德·兰加、大地艺术家大久保英治、当代艺术圈的杨光、孙犁、马延东,以及在地艺术家叶文、张利华等。他们以竹材、金属、香云纱、电子废料、瓷砖等材料为媒介,创作了30余组别出心裁且内涵丰富的作品。
艺术总监向阳和艺术家周巍向居民收集旧物。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作品并未停留在“修房子、换外观”的物理更新层面,而是通过艺术的介入激活了老街的内在文化潜能。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内外艺术家走进罗行墟,他们以敏锐的观察力,在与社区居民的互动和在地实践中,以“外部观察者”的视角对日常生活中常被忽略的文化特质进行发掘与再呈现。
如艺术总监向阳与受邀艺术家并肩前行,从灵感到落地,探讨作品如何在罗行生发。艺术家杨光以电子废弃物塑造瓜果造型,田园表象下暗藏对生态与科技的追问;艺术家叶文让《星空之约》以更轻盈的姿态“再生长”;艺术家张利华折叠画布,将纸船意象悬挂草地,与童年记忆和自然呼应;国际艺术家长谷川仁多次拜访古墟,尝试把当代艺术植入破旧房屋,营造新叙事;澳大利亚艺术家Rosa Spring Voss与午庚、王鹤探索南沙涌水域自然岛,想象作品与自然的碰撞。
艺术总监向阳与本地居民思考如何将旧渔船改造成艺术品。
还有不少艺术作品是与当地企业合作完成的,通过“艺企同行”的模式,将南海的“乡土气息”转化为独特的“文化资本”。比如艺术家孙犁以当地五金配件结合竹条,创造出介于现实与幻想的未知生物。艺术家陈雄伟为破旧水塔设计的独特瓷砖、文霞的香云纱沉浸式空间搭建等。艺术总监向阳引导本土科技企业光晶能源,将其太阳能光伏板产品融入艺术作品,转化为一座兼具照明功能的江边装置。
艺术家张利华作品。
艺术家叶文正在创作。
此外,本次大墟还将开展20场以上的工作坊,4场以上的艺术论坛和沙龙。开幕演出上,也将呈现唱片市集、车尾箱市集、电影放映会、音乐快闪等精彩活动。
据悉,在罗行艺术墟开墟并常态化运营的一年间,其声誉与文化氛围不断扩散,吸引了大批原籍居民陆续返乡。而年度大墟——“墟游记”不仅超越了单一的艺术事件范畴,更是一场深度的社区重建实践,也是国际艺术在地化落地并发挥系统性作用的典型案例。它通过跨文化的创造力、社会组织力与未来导向力,展现了艺术家与艺术机构在推动社会治理、乡村振兴与社区更新中的重要作用,并为未来的持续探索与创新提供了动态发展的空间。
文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宁 通讯员林静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