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客户端
广州一二年级增加3点放学的天数,家长紧张的不止是接送问题 | 柚子态度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2025-08-28 23:00

这个学期开始,广州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迎来一轮调整。据媒体报道,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数学周课时各减少一节,部分学校每周四天均在下午3点左右放学,比以往增加两天。这一变动迅速引发家长群体的热议,不少双职工家庭直言“接送难”问题雪上加霜,而背后更深层的教育焦虑,则指向托管服务质量与升学压力的现实矛盾。

这一变化来源于《广州市义务教育课程计划(2025年修订)》的新要求——小学一、二年级周课时总量从28节降至26节。这意味着,每周下午3点左右就放学的日子增加了两天。这是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探索的关键一步,让每个学生都有探索成长的空间和时间。

而对于许多家庭而言,接孩子放学的时间与常规工作时间严重冲突。尽管广州市校内课后托管服务已覆盖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但部分家长反馈,托管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学校将数个班级学生合并管理,一个教师面对这么多低龄儿童,场面嘈杂混乱,有学生说做作业都不可能。有家长直言,这样的托管环境“不如不托”,只能花钱去找外面的托管,增加了经济负担。

然而,接送难题只是表面症候,家长更深层的忧虑在于“减课”是否会加剧教育不公平与课外负担。尽管低年级课程减负符合“双减”政策导向,但家长普遍担忧,升学考试的竞争压力并未减轻,学科课时减少反而可能促使部分家庭转向校外培训,以弥补所谓的“学习差距”。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可聘请老师单独辅导或选择优质高价托管,而普通家庭则可能面临“跟不起”又“不敢不跟”的困境,教育“内卷”有可能进一步前置到低学段。

事实上,家长的矛盾心态折射出当前教改中的现实问题:一方面,政策制定者试图通过控制在校时间、减少低龄学生学业负担,推动素质教育落地;另一方面,评价体系的改革仍未完全跟上,家长对升学分流的焦虑难以短期内消除。

要破解这一困境,需要更系统性的应对。学校不能仅仅满足于“管饱”式托管,而应提升课后服务内容质量,引入特色活动、素质拓展类课程。教育部门亦需进一步统筹资源,鼓励社区、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托管服务,为家庭提供多元、普惠的选择。而从长远看,持续推进中高考评价改革,拓宽人才成长通道,淡化“唯分数”论,才能真正让家长放下心来,避免陷入“减课—加补—更卷”的恶性循环。

同时,作为家长,也需要了解新政策背后的“大方向”,目前人才成长的通道,成才、走向成功的方式已经在不断拓宽,家长也需要从“只盯分数”、“只紧张升学”状态中释放出来,这也是解决教育内卷、育儿焦虑,不断优化养育孩子模式的一种途径。

文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评论员 冯家殷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佛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