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里水镇十大“青创先锋”出炉,评出“崇德守信”“勤学有为”“爱岗敬业”“振兴先锋”“创新创业”五个奖项类别共10名对象。即日起,珠江时报记者走近十大“青创先锋”,为广大读者讲述他们的故事。
【人物档案】
姓名:李耀聪
工作单位及职务:佛山市南海蕾特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获奖类别:创新创业
李耀聪。
在里水镇河村西紫工业区内,满载的货车进进出出。佛山市南海蕾特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下称“蕾特汽配”)就坐落于此。每天,几百种型号的汽车配件在企业生产车间下线。每月,120多个货柜经过货运、航运,驶向太平洋彼岸的北美地区。
正是有着该公司副总经理李耀聪近年来的深耕细作,改革创新,让蕾特汽配始终保持高质量发展势头。从里水走出,由蕾特汽配生产的散热器产品已成为美国市场的佼佼者,公司2021年销售额高达4.1亿元,成为全国汽车散热器出口北美总额排名靠前的企业。凭借拳头产品,蕾特汽配已成功敲开了北美、欧洲、澳大利亚等地市场的大门,在世界舞台上收获更多的认可和青睐。
改革创新提高企业生产效能
作为一名企二代,1993年出生的李耀聪2018年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后回到蕾特汽配,跟随父亲学习管理公司。
刚到公司上班的李耀聪对汽车散热器生产、销售情况并不熟悉,但他却善于用一名新人的眼光发现和解决问题。
李耀聪与同事交流工作。
“我记得当时刚回到公司正式上班,遇到有一个配件车间的生产进度一直跟不上预期进度,工人一直都是准时上下班,工作积极性不高,怎么在同样的工作时间里提高到我们想要的工作效率?”面对产能提不上来的问题,当时李耀聪向公司提出,把原有的固定时薪计酬方式改为计件计酬方式,打破大锅饭形式,随后还通过不断修正产品单价,达到工人多劳多得的目标。这样一来,不仅有效刺激了工人积极性,还达到工人增收、企业增效的目的,最终车间生产效率达到了公司预期。
短短几年,李耀聪一直走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在学习及实践过程中,他发现公司有如生产工具落后、生产流程布局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健全、员工素质低等阻碍公司向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问题,都会向公司提出,并与管理层一起讨论改革措施。
针对早前企业生产系统老旧,跟不上生产规模变化的情况,李耀聪主张更换新的系统平台,以适应发展需要。
“以前我们一直用金蝶的老K3系统,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数字化生产程度的深入,以及我们对产品溯源要求的提升,换一个新的系统平台迫在眉睫。”在李耀聪的主导下,蕾特汽配用上了金蝶云星空项目,实现了业务财务一体化、批次追溯和整个业务过程的数字化,生产的精细化管理与精准的成本核算,为未来推行工厂自动化、智能化打下坚实基础。
面对新旧系统的切换,李耀聪跟团队共同努力,一次次地修改、调整,解决问题,逐步理顺系统使用过程。此外,李耀聪还积极引进先进机器设备,如RAD自动组装机、散热器芯体装配机、伺服节能注塑机等,加强对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的培养,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蕾特汽配车间热火朝天生产中。
转型升级开拓发展新路径
在蕾特汽配生产车间,机器高速运转,高度的智能化鲜见工人作业。将铝带放进高频焊制管机内,经过旋转、压制,一分钟即可制作出长达120米的铝管。
如今,蕾特汽配每天可生产数千台辆乘用车散热器的产品量,年产能可达100万台以上。企业主打产品涵盖1500多款乘用车散热器,300多款重型卡车、客车等大型商用车散热器,100多款汽车暖风机散热器等产品,2021年产值约4亿元。
“我们公司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生产,随着近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公司也有考虑向该领域开拓发展新路径。”李耀聪说,公司此前市场主要在北美,接下来希望可以开拓国内市场。
工作中的李耀聪。
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李耀聪面前。“在做好传统散热器的产品上,怎么样才能继续扩大公司规模?”李耀聪说,蕾特汽配即将上马的蕾特国际汽配制造基地项目就是关于扩大散热器产能的,用于汽车发动机冷却模块及其零部件的智能、自动化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研发中心,投资2.5亿人民币,预计2023年3月完成建设并投产,投产后预估公司高新产品年产值可达10亿元,散热器年产可达250万~300万台。
蕾特汽配工人正在生产作业。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企业仍面临不少机遇和挑战。在父亲的帮助下,李耀聪在企业经营上逐渐走上轨道,老一辈企业家们刻苦耐劳,亲力亲为的精神对他影响很大,随着公司不断壮大,李耀聪有着更多的想法,他认为,自动化、数字化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接下来将会继续在这方面深耕,持续提升公司在现代化行业的水平和影响力。
文/图 珠江时报全媒体记者 陈志健
通讯员 李婉瑜
相关链接
里水青创先锋②丨郭诗琪:17岁“游”进国家队,今扎根校园育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