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都知道要让孩子读名著,可名著部头大、内容丰富但往往晦涩,大人看尚且需要时间,孩子就更难看进去。”
谈及名著阅读,家长常有此类困惑。《朝花夕拾》《红星照耀中国》《水浒传》《西游记》……这些被选入中小学生必读书目的作品,皆为名家之作。然而,如何让孩子读得懂、感兴趣、吃得透这些经典,并提升文学修养及独立思考能力?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让我们一起与顺德京师励耘实验学校、顺德一中外国语学校的优秀教师对话,和经典靠近,在探讨与实践中,寻找阅读经典的别样路径。
小学阶段
对话者:顺德京师励耘实验学校小学部语文教研组组长 吴媛媛
佛山日报记者:在京师励耘实验学校,小学的同学阅读名著一般会以哪些形式?
吴媛媛:主要采取多元涉猎,分级阅读的方式。我校小学部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速度,综合考虑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教育部推荐书目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要求,涵盖多国家、多种类、多形式的书目,设计了一份分级阅读书单。该阅读体系融入了文学类、科普类、艺术类、人文类四大类读物,指向全学科阅读,打通学生的阅读壁垒,培养全面的、一体的阅读习惯,塑造学生真正的“大阅读”。同时,根据课标与学情,在不同阶段体现了不同的阅读重点,如一年级——童谣童诗,二年级——儿童故事,三年级——童话故事,四年级——科普读物,五年级——古典名著,六年级——世界名著。
顺德京师励耘学校内的海阅图书馆。
佛山日报记者:班上孩子们一般对哪一类名著感兴趣,可以分析其中原因吗?
吴媛媛:根据自主阅读情况问卷调查反馈情况,学生更喜欢阅读科普类、故事类的读物,这和四年级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自我思考和探索的意识逐渐加强的学情不谋而合。此外,根据日常观察,孩子们还特别喜欢阅读教材中课文作者的相关作品。如:本学期学习了老舍先生的两篇文章,班里也就掀起了一阵老舍作品阅读热潮;本学期跟着教材读了国内外著名诗人的作品,孩子们也纷纷效仿摘抄,也试着自己创作小诗、汇编诗集。
佛山日报记者:如何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名著中的相关知识会在考试中呈现吗?
为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我们会通过“阅读摘星”“悦分享”“阅读挑战赛”等形式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如四年级本学期针对必读科普作品,开展了“一站到底——科普知识知多少”阅读挑战赛。一方面是考察对阅读内容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对该阶段阅读策略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进行评价,以期后续更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
顺德京师励耘学校举办”爱心图书义卖“活动。
佛山日报记者:现在有一些“把名著直接总结为知识点”的“精准阅读”方式,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个人认为这个说法还是比较片面的。孩子们通过名著阅读,不仅仅要读懂里面的具体内容,还可以学习很多的东西,如写作手法、精神道理、社会见闻、个人目标等;还能培养孩子的阅读力,如对文本进行理解、运用、评估、反思的能力。
初中阶段
对话者:顺德一中外国语学校 初中语文教师何婉婷;顺德京师励耘实验学校 初中语文教研组庄春美、石平飞、屈俊、邝美娟、胡丽娟等
1、以四大名著等经典书目为例,我们都知道是必读书目,但家长们存在苦恼,这些书籍篇幅长,且内容复杂,不易懂,如何能让孩子真正读进去、感兴趣?
何婉婷:在教学过程中,确实存在有学生因为应试压力而“不得不”读名著,或对名著阅读存在一些畏难情绪的现象。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我认为以“趣味化阅读探究任务”作为名著阅读的方法,更能引起学生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以《水浒传》为例,这是九年级的一本必读书,其最大的艺术魅力在于英雄人物的刻画。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通过让学生以“为水浒英雄写小传”“给水浒人物分类”等方式,梳理人物特征,让他们自主探究文本。
顺德一中外国语学校初中语文教师何婉婷。
庄春美:四大名著是民族精神文化的瑰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由于部头大、篇幅长,可以引导孩子通过设计任务单的形式进行阅读,根据具体的任务将文本内容进行归类与整理,降低阅读难度,提高阅读兴趣。比如读《水浒传》,我们可以对人物绰号的由来进行归类,通过对绰号的整理来把握人物形象,使阅读更系统化,又富有趣味。
2、如何帮助孩子克服阅读大部头名著的“预设畏难”心理?
石平飞:家庭方面,亲子共读,解决大部头。孩读大部头有难度,这时候爸爸妈妈可以尝试带领孩子从薄一点的书开始读,或者是选择带一些插画的版本。同时,孩子的认字能力,和理解能力存在一个时间差,当孩子认识200个书面文字时,他的理解能力其实远超200字。而有时候,字都认识,但组合起来却不理解。因此在阅读名著时,爸爸妈妈也可以参与进来,先给孩子读,或停下来解释讨论。这对于篇幅比较长,或者背景知识太多的名著,很有效。学校方面,找有趣的情节,引起孩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指导学生名著阅读时,要找到孩子可能感兴趣的点:跟他生活相关的、主人公和孩子做事方式相似的,或者孩子觉得好奇的……就此提出阅读主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学生能更快地进入阅读状态。
顺德一中外国语学校内的阅读空间。
3、学校的一节阅读课是怎样上的?
何婉婷:我们的阅读课不仅是一门课程,也是一次读书分享交流会。不同年级的学生,设定的阅读目标与方向也不同。初一阅读的关键词是“积趣”:这个阶段的孩子刚从小学过渡到初中,最主要还是培养他们对于阅读的兴趣。例如,在《西游记》的阅读中,我们会采取“妖怪排行榜”的方式,让他们梳理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所遇到的妖怪,让学生快速把握原著的艺术特色。初二则更注重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例如,在《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中,我们会让学生以课前主题演讲等方式,帮助他们走进红色故事。初三则在之前的基础上,更为细化,注重研究探索,同学们可以为喜爱的名著写书评。
屈俊:阅读课没有具体的固定上法,要根据不同的文本特点来确定。我们的阅读课里会给足学生三样东西:时间、问题、方法。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体会、揣摩,这是最简单易行,也是最有效的办法;给学生具有整合性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去阅读思考;3.不同的文本体裁会给与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精读、默读、跳读;圈点、批注、勾画;热读、冷读等,不一而足。
4、如果请您为初一、初二、初三的同学各推荐一本名著,您会推荐什么书?
邝美娟:
七年级推荐书目:《讲给孩子的故宫:又见苏东坡》祝勇/著 天天出版社
推荐理由:作品以优美、凝练、专业的散文化语言,为青少年读者呈现故宫和苏东坡千丝万缕的联系,再现文豪的英姿及其作品的风采,对青少年学习文学、了解历史、领悟作品大有裨益。从而引领青少年更清晰地了解历史,掌握文博知识,更深入地体会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
八年级推荐书目:《安德的游戏》【美】奥森•斯科特•卡德/著 李毅/译 译林出版社
推荐理由:作品同时荣获世界科幻文学最高奖项“雨果奖”和“星云奖”。这部小说真正耐人寻味的,是作为一部励志小说,精彩地为我们演绎了一个男孩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的全部过程。能够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也教导学生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怀有一颗坚强善良的心。
九年级推荐书目:《茶馆》 老舍/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老舍将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高度浓缩在茶馆之中,展现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三个时代的生活场景,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历史命运。学生看经典话剧《茶馆》,能看到看中国百年前的痛苦挣扎与追寻,一个茶馆,一段历史,从中获得对中国历史、中国发展的思考。
顺德京师励耘实验学校的班级图书角。
5、现在互联网很发达,孩子们会接触到许多不同类型的信息,现在网上有许多视频,有关“学林黛玉说话”、“学张飞、诸葛亮说话”,您如何看待这一类视频?您认为这些视频内容,是否可以激发一些孩子对名著阅读的兴趣?
胡丽娟:这类视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首先,学生对名著人物感兴趣、争相模仿的前提是对人物的形象以及语言比较了解,会通过看书或者电视等相关途径来了解人物语言,这无疑会促进学生名著阅读;其次,老师们可以以此为契机,做好学生名著指引,进行人物语言的梳理,比如人物是在什么情境下说的,人物说话时候的语气或心理是什么,人物语言折射出的形象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等等都可以作为专题来探讨;最后,通过配音或视频制作等方式来呈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何婉婷:互联网一些名著解读、模仿名著人物说话的音视频,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了解名著的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对名著阅读、探究的兴趣,我们可以辩证地看待。我比较推荐《百家讲坛》等讲解名著的视频节目,能够加深学生对名著的印象及深层次理解。但是,一些曲解原文语义、语境的一些视频,则可能对孩子理解原著产生误导。
6、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在家阅读,养成课外读名著的习惯?
何婉婷:其实,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的习惯。因此,我们建议家长能够以身作则,每周设定专门的时间段,放下手机,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书,交流对同一本书、同一篇文章、同一个作者的看法。这既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一种增进亲子关系的方式。
英语原著阅读
对话者:顺德一中外国语学校英语教师 石委华
1、请问您怎样看待“阅读原版书学英语”的方式?
石委华:其实,我们希望能够向学生传达一种理念,就是阅读原版英文原著并不只是为了学英语。不管是英语、中文还是其他语言,它们都是一种工具,用来了解不同的国家、民族、文化,而非为了应付考试,口语、词汇、语法、写作等各方面的提升,只是阅读英文原著后“附带”的收益。在学校,我们会以“沉浸式阅读”的方式,选取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心智水平的材料《黑布林英语阅读》,带领他们进行整本书阅读。
顺德一中外国语学校英语教师石委华。
2、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阅读英文原著的内容、方式有何不同?
石委华:最初,学生可通过故事类的阅读,激发兴趣,提升想象力、创造力。随着他们年龄增长,认知增加,我们会引导学生进行非故事类阅读,往百科知识的方向引导,涉猎一些跨学科的专业阅读,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事件的成因,加深他们对世界的理解,也可积累更专业的词汇。
3、阅读原版英文名著是输入的过程,那么如何通过输出让学生真正运用语言?
石委华: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运用阅读笔记,把喜欢的词汇、句子、表达、情节动笔记下来,同时进行延伸,只阅读不思考是无法提升的。这种延伸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应用延伸,学生通过读书笔记、读后感、制作音视频等方式,对阅读内容进行总结,提升概括、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是阅读延伸,可以推荐同学们阅读同一作者、同一话题的书目、文章,进一步促进自主阅读,扩大阅读面 形成英文思维,越往高阶段,他们的自主性越强。最终,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英语的思维进行思考与表达。
2021年8月2日,在第四届“致经典”双语诵读会粤港澳大湾区决选颁奖晚会上,顺德一中外国学学校学生边洲维韬表演经典诗词英语朗诵,配乐为学生作曲。
记者手记
今天是世界阅读日,我们邀请数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共同将目光聚焦于“名著阅读”这一议题。
中小学生阅读名著,是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形成独立思考能力、收获审美体验的一种重要途径。
在几位老师的采访中,我们不难看出,相较于“从头读到尾”的传统阅读方式,学生更偏好主题探究、场景构建、由浅入深的阅读。而对于大部头的“难啃”名著,不妨通过“趣味性阅读任务设计”“探究性阅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在选择书目时,不一定只聚焦于某一类书籍,故事性与专业性书籍皆可涉猎。
阅读英文原版书是提升英语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但不仅仅局限于此。以语言为介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深入了解世界,则是阅读英文原著的最终指向。
课堂之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也同样重要,家长应做到尽量不缺位。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在家庭内打造沉浸式阅读空间,与孩子共读一本书,是家长陪伴孩子良性成长的方式。
文、图、视频|佛山日报记者丁韫媛 通讯员黄玉梅 何树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