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和航空竞争关系有何变化?江浙汽车产业区域优势有哪些?青藏高原热融湖带来什么影响?6月9日中午12点15分,广东新高考全国Ⅰ卷地理科考试结束,不少考生表示,地理考题总体平稳,有几道大题考得是综合应对能力,有一定难度。南海名师点评说,整套地理试题难度中等偏上,尤其是和适应性考试相比难度增大了不少。
新高考全国Ⅰ卷地理科有哪些关键考点呢?6月9日,珠江时报记者在南海中学向完成考试的考生了解到,今年地理大题是关于罗斯海环流,包括罗斯海环流的成因,冰山漂移动力机制,降雨对南极冰川的影响等内容,另外重点关注江浙汽车产业布局,比如空间分布变化,汽车产业发展起来的区域优势,产业协调发展措施等内容。
与此同时,地理卷子还重点考察考生的海洋地理,如长江口夏季溶解氧低的原因,还有青藏高原热融湖带来的影响等内容。我国新疆优质棉花生产情况,今年的地理试卷也重点关注到,试题里提到,棉花三大产区:新疆、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它们共同条件、优势产区以及新疆棉花的优势。另外,当下的时政热点,包括大疆无人机、我国三大卫星发射基地等等,都在卷子里出现。
名师点评
佛山市中学地理中心教研组成员、南海中学高三地理备考组长 夏杨
重点考查真实情境下的地理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
时隔五年,广东新高考全国Ⅰ卷地理试题带着广东新高考改革的使命再度回归。与六年前的广东卷相比较,今年新高考的地理广东卷风格已经大相径庭,被深深打上了素养立意的烙印。新高考广东卷地理试题很好地延续了近几年全国卷试题风格,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地理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从学生考后的反馈来看,整套地理试题难度中等偏上,尤其是和适应性考试相比难度增大了不少。
一、试题情境丰富、紧跟时代,不回避热点。地理试题情境通常分为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全卷选用了大量紧跟时代发展的真实生活实践情境为载体,考查地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能力。例如我国迅速发展的高铁建设、新疆优质棉花生产、我国航天卫星事业的辉煌成就以及长三角地区的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等。在这些试题中体现了新时代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所取得的进步,渗透了立德树人的考试价值。同时,也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在课本之外与时代共同进步。
二、注重地理过程、原理考查,突出地理关键能力。试题重视地理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查。与全国卷试题风格相似,试题突出了对于地理过程和原理的考查,如咸水湖湖岸线的变化、长江中下游水沙的运移过程以及综合题17题罗斯海海水运动及冰山漂移地理过程和原理的分析。
另外,丰富的图表以及文字等材料信息,也充分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整体而言,自然地理类试题对于考生的地理核心知识掌握、地理思维品质等要求较高,也凸显了服务高校人才选拔的要求。
三、选做题海洋地理首次亮相,彰显广东海洋强省特色。今年广东新高考地理的选修考试内容将以前全国卷的“旅游地理”调整为“海洋地理”。这也顺应广东省作为我国的海洋大省,保护和开发海洋资源,打造海洋强省的时代要求。由于这是今年广东地理高考试题内容上的一个全新内容,在复习备考期间大家都难以把握。
从高考试题来看,多数学生感觉“海洋地理”较“环境保护”试题更容易回答,这也让学生对于“海洋地理”的学习更加充满信心。
文/珠江时报全媒体记者 区辉成 通讯员 胡文华
图片由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