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市委副书记、市长朱伟受邀与厦门、武汉、贵阳3个城市负责同志一道,详细介绍了本地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经验与做法。
国务院常务会议本月18日部署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工作之后,国新办连续两次召开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北京、上海、浙江、厦门、武汉、贵阳等负责同志作经验介绍。截至目前,佛山是我省唯一受邀介绍经验的城市。
优化营商环境的佛山经验为何受到国务院肯定?朱伟在会上详细解读了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三点经验:抓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抓创新监管,营造公平和秩序;抓优化服务,提升服务效率,增强企业群众获得感。
简政放权
90%以上行政许可及公共服务事项下沉至区镇
作为佛山装备制造业的典型代表,佛山市南海中南机械有限公司目前在全国共有10个生产基地。在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毛卫东看来,佛山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这些年佛山抓简政放权,将服务下沉到镇街一级,为企业办事带来极大便利。”他直言,在佛山办事不求人,只要按照程序,准备好相关材料,到时间了就能把事情办好。
中南机械所能享受到的优质服务在佛山并非个案。作为我国重要制造业城市,佛山始终以方便企业办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狠抓简政放权,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最近几年,佛山不断优化调整审批事项,将服务下沉,降低创业创新门槛。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市一级取消审批和管理服务事项969项,其中涉企事项574项,向区一级下放493项,区一级向镇街一级下放421项,全市90%以上行政许可、公共服务事项下沉至区、镇街。
佛高区启动“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2018年6月6日,南海区某茶饮店法定代表人罗洁(左)领到全市第一张审批改备案文书。/佛山日报记者王伟楠摄(资料图片)
佛山综合施策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全国制造业成本“洼地”,助力企业突破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及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流向东南亚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挤压。过去两年,佛山已累计减轻市场主体负担超过630亿元,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据今年6月印发的《佛山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8年工作方案》,今年新政策将为企业减负降税超100亿元。
去年,佛山率先在全省设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投出首笔资金,向佛山众陶联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支持佛山陶瓷行业深入开展行业内部降成本行动。佛山众陶联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初阳表示,未来将用好基金资金,配套社会资本,为传统制造业提供可复制的改革路径。
“佛山以设立专项基金的方式推动改革,这一创新模式有利于解决民营企业面临的共性难题,有助于引导陶瓷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毛艳华表示。
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数据显示,2012年至今,佛山市场主体数大幅增加,从37.5万户增至66.3万户,增长77%;每天新增的市场主体从217户增至571户,增幅为163%。
创新监管
实现对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和有效监管
佛山经济开放较早、市场化程度较高、政务环境持续改善,但与国际一流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为打造成全省市场准入最透明、资源配置最高效、企业运营成本最经济、政府监管行为最规范的城市之一,佛山积极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充分发挥“落实CEPA示范城市”优势,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办事规则与国际准则接轨。
今年3月,佛山出台《佛山市进一步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加快建立新型市场监管模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特别是在强化监管方面,明确利用大数据手段,进一步提升事中事后监管科学化水平。
佛山率先创新开发应用广东省首个覆盖市、区、镇(街道)三级的市场服务监管平台,实现对市场主体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和有效监管,同时规范了市场执法行为,推进跨部门的联合监管和“互联网+监管”,实行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减少监督中的重复、烦苛和自由裁量权。
据介绍,该平台不仅有效打破各部门监管“信息孤岛”,消除监管盲点,整合监管力量,实现对企业从“出生”到“死亡”的全流程监管,有力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而且,借助大数据手段,对市场主体经营行为和运行规律进行分析,及时对产业发展变化、行业聚集趋势及潜在风险预警进行研判,为服务政府产业发展决策,服务行业、企业风险分析等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佛山已建成市统一数据共享平台,113家市、区政府部门平均每天的数据交换量超过30万条,同时统一全市24个业务专线系统的信息出入口,打通条块分割的“系统烟囱”。
优化服务
在全国率先实施“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改革
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佛山作为全国唯一地级市,“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改革的经验做法成为意见后附的6个典型案例之一。
《意见》对佛山市的“一门式一网式”经验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称广东省佛山市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打破部门层级界限、政务藩篱和信息孤岛,变多门为一门,变多窗为一窗,实现进一个门可办各种事、上一张网可享受全程服务的“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新模式。
佛山是全国最先实施“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改革的城市之一,运用信息化手段,探索出“一门通办,同城通办”政务服务创新模式。通过将部门的“门”、层级的“门”、区域的“门”整合成政府的“门”,改革让市民和企业办事更简单、审批更快捷,实现了少跑门、少费时、少交材料,成为政务服务改革的有力推手。
在佛山,企业群众办事在任一窗口都能办理多种事项。全市共设1409个综合窗口,平均每个窗口可办事项达210项,日均办理业务29.8宗。全市1828个事项还全部“进厅入网”,100%事项可在网上查阅办事指南,84%以上的事项可提供全流程网上办理。同时根据人口密度设46个“24小时”自助服务区和1246台自助终端机,可办理出入境续签、个人参保证明等90多项服务事项。
为最大程度便利群众办事,佛山不断优化线上线下服务,大力推进“两个零”服务。一是办事“零跑腿”,目前已有20个群众必须现场确认身份的事项直接通过IMI(我是我)身份认证平台验证。二是材料“零提供”,以居民身份证和社会信用代码为索引,建立全市自然人和法人基础数据库,采集沉淀信息2.6亿条,日均交换量达到500万条,实现47种材料部门间电子化复用,327个申请表格系统自动化填写。
与此同时,佛山深入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准入即准营”为目标,把原国税、原地税、公安等部门的前端业务全部整合到工商部门“一窗通办”,率先将开办企业全流程时间压缩到5天内,营业执照自助办理5分钟完成。同时推行“容缺服务”,根据企业群众信用等级,按照“信任在先,审核在后”的原则,在电子材料、核心材料齐全情况下,窗口予以受理,减少企业群众因个别材料不齐全、不规范而导致的奔波往返。目前,佛山140个事项实现容缺受理。
广东美轮美奂建筑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李泓林对此感触很深,电子营业执照里有企业的全部基本信息,出差时出示给客户很方便,对方一目了然。同时配备的电子签名功能,让企业主随时随地处理公司业务,比以前方便很多。
企业声音
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科力远CHS公司总经理刘彩云:
2016年,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佛山投资建设科力远CHS项目,今年6月项目顺利投产。之所以将项目放在佛山,一方面是因为佛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企业发展规划相契合。另一方面是看中佛山良好的营商环境,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相当高,帮助企业及时解决各种诉求。佛山大力推动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为企业办事大大节约人力物力,可谓政通人和。
佛山市南海中南机械常务副总经理毛卫东:
我们企业的总部在大沥,以前企业办理很多事务要去到市里,现在在大沥镇就能办理了,让企业人员少跑腿。
企业每年都要招聘一批新员工,以往帮新员工或员工家属办理户口落户是最麻烦的事情,现在只要到大沥行政服务中心按照流程办理即可。由于工作原因,我常常需要到港澳地区出差,有一次临时要去香港见一位教授,连夜在行政服务中心自助服务终端就办好了通行证签证。以前我也在澳门办理过事务,感觉非常便利,没想到现在佛山也能跟香港澳门一样便利,与国际接轨了。
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边程:
今年年初,科达决定在龙江投资11亿元建设数字化陶瓷装备制造和研发基地。之所以继续在顺德投资设厂,主要在于佛山、顺德良好的营商环境。当地政府能为企业解决工厂用地问题,让我们能在佛山增资扩产。目前,科达在安徽也有投资项目,此外在非洲四个国家都设有工厂。对比之下,佛山的投资环境是全国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在内地投资设厂也许土地成本能节约一点,但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良好关系,是其他地方无法超越的。
他山之石
厦门
找“支点”治“痛点”解“难点”
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厦门经验有三个:
一是找“支点”。从2015年启动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具体做法是,对标国际一流,在国内率先参照世行指标体系,通过第三方机构评估,查找差距和短板,并将其作为突破瓶颈的着力点和创新创造的切入点。
二是治“痛点”。在营商环境评估创建中,“办理建筑施工许可”排名最靠后。厦门以此为重点,依托“多规合一”改革成果,首创“五个一”项目审批管理体系,即“一张蓝图”“一个系统”“一个窗口”“一张表单”“一套机制”,成效显著,还被国务院认可并作为统一的标准在全国推广。
三是解“难点”,聚焦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难点”问题:一个是便利化,目标是实现大多数事项从“最多跑一趟”到“一趟不用跑”、从“地上自助”到“网上自助”、从“市区分办”到“处处可办”。另一个是降成本。2016年至2017年共出台实施75条减税降费降成本措施,三年累计为企业清费减负约600亿元,做到改革措施与企业感受同频共振。
武汉
“四个聚力”打造审批服务最优城市
武汉以推进“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为抓手,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审批服务最优城市。主要做法体现在“四个聚力”:
一是聚力提质提效,确立政务服务新标高。对标一流,梳理市区两级2563项审批服务事项,编制“三办”清单,明确服务标高,制定办事标准。
二是聚力集成集约,重塑政务服务新模式。以办好“一件事”为标准,推进机构、流程、信息“三个集成”,区级全部组建行政审批局,市级行政审批服务全部集中入驻政务中心,推进综合服务窗口改革,实行“一个机构、一个窗口、一枚印章”管审批。
三是聚力线上线下,打造政务服务新生态。优先推行“网上办”,加快建设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审批服务实行“一个数据库、一朵政务云、一张政务服务网”,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四是聚力便企便民,持续释放改革新红利。聚焦投资审批、商事登记、社会民生三大领域重点、难点和焦点、堵点问题,联合攻关,亮点示范,先后推出商事登记“四十五证合一”、工业项目全程免费帮办代办等一系列创新措施,打通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
贵阳
“互联网+政务服务”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贵阳的主要做法是依托一张电子政务外网和一朵“云上贵州贵阳分平台”云,构建全流程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使群众和企业通过一个唯一身份号,只进一次网上办事大厅登录入口的虚拟门或政务服务中心的实体门,只填一套表格,就可一次性完成业务办理,初步构建了“一张网、一朵云、一个号、一扇门、一支笔、一次成”的政务服务格局,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当前,贵阳以开展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为抓手,以实施“不能说不行”政务服务改革为突破,坚持业务办理集中化、政务服务标准化、技术支撑专业化、业务协同数据化,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门服务、一次办成”,确保到明年上半年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100个政务服务高频事项实现“一次办成”。
原标题:佛山营商环境缘何领跑全国
国新办两次召开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佛山为全省唯一受邀介绍经验的城市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莫璇、阮凤娟
编辑|何欣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