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不是忠良辈,万两黄金亦无缘;有亲无义不可教,有义无亲则可传;若得白眉真技法,纵然废石变金砖。”白眉拳属于南方短打内家拳种,具有刚强凶猛、连贯性强、路线宽广的特点,祖训中便明确要求门下弟子必须武德为先。
据《佛山武术史略》记载,白眉拳相传发祥于河南省嵩山少林寺,开宗于四川峨眉山,祖师是明末清初的僧人“白眉上人”,此派武术一向只流传于庙宇内,上世纪初期才由俗家弟子张礼泉传播于佛门之外。
张礼泉曾参加“黄花岗起义”,在广州警察教练所燕塘军校、黄埔军校教授武术,在广州安怀里设立了“励存国术社”授徒。高明明城云水乡人夏汉雄在广州教拳时,拜张礼泉为师学习白眉派拳术,其弟子仇太生被誉为“白眉拳传入佛山第一人”,而仇太生的挚友刘少良则是佛山白眉拳推动播种者。
正是在仇太生、刘少良等人的推动下,白眉拳在上世纪40年代后期传入佛山后,于上世纪70年代迅速发展并达到高峰期,从习者众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传播,佛山白眉拳习练者数以万计,成为佛山武术重要组成部分。
白眉拳以武术课间操的形式进入佛山校园。资料图片
刘少良:佛山白眉拳推动播种者
目前,佛山武术历史名人评选活动正在进行中,刘少良作为佛山白眉拳推动播种者入围30人候选名单。
刘少良(1905-1977),祖籍南海丹灶沙水。早年曾在阳山连县工作,期间师从竺缘道长学得白眉拳上乘功夫。1963年,刘少良从广州退休回佛山居住,致力于佛山白眉拳的推广。刘少良的白眉拳注重实战功法,灵活实用,加上其武德高尚、性格随和,乐于向学员讲解套路的技法,慕名跟随他习练白眉拳的学员越来越多。
刘少良演示白眉拳。图片来源于《佛山武术史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佛山白眉拳发展繁荣时期,刘少良及其门人活跃于武坛,推动传统武术的传承发展,卓有成效者。20世纪70年代初期,曾有百余人在灯光球场集体学习白眉拳的壮观场景。
刘少良传授白眉拳。图片来源于《佛山武术史略》
从20世纪90年代起,在佛山白眉拳门人的努力下,先后成立佛山精武会白眉拳研究活动中心、佛山市武术协会白眉拳体育总会等传播组织。白眉拳由佛山传人传播于世界各地者,不乏其人。
文/佛山日报记者招钰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