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仙涌村广明高速桥下,乡村体育运动公园成了靓丽风景线。佛山日报记者王伟楠制作
高速桥上,一辆辆汽车飞驰而过,桥下公园里,村民们休闲漫步,“一张一弛”,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今年10月投入使用的顺德陈村仙涌村广明高速桥下空间体育运动公园里的美景。
广明高速桥下陈村镇仙涌村段,桥下建成漂亮的公园。佛山日报记者王伟楠摄
脏乱差的桥下荒地变成了市民公园,原来的烂泥地变成了绿意盎然的绿化带,过去的垃圾场变身为整洁的停车场……近年来,佛山深入推进公路桥梁桥下空间安全管理利用工作,让曾经“被遗忘的角落”——桥下空间华丽蜕变,探索出一条“以用助管”的新路径。
灰空间变“绿森林” 让市民有更多活动空间
走进顺德陈村,仙涌村广明高速上,桥上车水马龙,桥下绿化点缀、空间宽敞,一个乡村体育运动公园就藏在那里。篮球场、羽毛球场、健身器材在这里陆续建起,让村民有了更多的活动空间,也让美丽乡村多了一道风景线。
仙涌村体育运动公园,健身器材、儿童游乐器材在这里建起,成了村民休闲的好地方。佛山日报记者王伟楠摄
“以前就是一片空地,改造后变成了公园,小朋友在家门口就有地方玩。”每逢周末,住在仙涌村的朱女士就带着两个儿子到公园里健身和游玩。广明高速高架桥底(仙涌大南路口段)景观提升项目于2019年正式启动,昔日垃圾成堆、荒草丛生的桥下“灰空间”,如今打造成了健身设施齐全的休闲健身公园,为村民提供了更多活动空间。
据了解,2019年,《佛山市公路桥梁桥下空间安全管理利用办法》出台,在全市开展试点,按照现实需求对桥下空间进行科学、合理利用,使其成为美化城市、便民利民的新亮点。随后,佛山选定了狮山、大沥、陈村和南庄试点桥下空间开发,通过改造提升为城市环境大大增色。其中,顺德陈村仙涌村广明高速桥下空间打造成市民公园,是配合仙涌村人居环境整治及乡村振兴的民生工程;原佛山一环季华东立交绿化,也成为改善桥下生态环境的亮点工程。
仙涌村体育运动公园,也有情侣到此游玩。佛山日报记者王伟楠摄.
如今,放眼望尽季华东路,季华东立交桥纵横交错,桥上车水马龙,桥下一片郁郁葱葱。通过绿植点缀,立交桥下呈现一派森林式景观,车辆和行人在桥底下穿行而过,如同穿梭于“绿色隧道”之中。
季华东立交桥上车水马龙,桥下一片郁郁葱葱。市交通运输局供图
桥下空间微改造 让市民出行有“依靠”
东平大桥上,公交车在桥面行驶,桥下则有多条公交线路在这里“安家”,配套充电桩、司机休息室等设施,让桥底空间实现使用价值最大化。位于东平桥底的公交枢纽站只是佛山桥下空间利用项目用于满足交通需要的一个缩影。桥下空间的正确“打开”和全面“激活”,不仅能够提升路域生态风貌,为城市增添韵味,而且能够盘活城市剩余空间资源,为城市品质提升和城市活力释放提供更多可能性。
走进禅城区南庄镇,今年8月开始试运营的阿农湾农耕文化园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没想到附近立交桥下就有一个停车场,一家人开车来这里玩很方便。”国庆时期,家住朝安的邱语潼带上2岁的女儿参加亲子游,桥下空间的停车场让她感到出行的便利。紧邻阿农湾文旅项目的罗格立交桥,桥下空间通过充分“挖潜”,规划建设成约15000㎡的停车场,提供600多个停车位,以破解阿农湾农耕文化园停车难题,减少停车问题对游客流量的制约。
罗格立交桥下空间规划建设成停车场,提供600多个停车位。市交通运输局供图
而在佛陈大桥南桥头,桥下不仅绿意一片,还设有垃圾中转站,让市政管理有了更多“硬件”支撑。据了解,佛陈大桥南桥头桥下空间的开发,按照现实需求和功能定位,一方面建成垃圾中转站,以提高垃圾运转率,提升城区的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正在规划建设停车场,以满足周边小区居民的停车需求。
一桥一策 让桥下空间焕发新生机
据统计,佛山管辖的中型以上桥梁有850多座,佛山市交通运输局介绍,这些公路桥梁垂直投影范围内的空间,以及公路桥梁规划红线内的陆域用地,就是公路桥梁桥下空间,可开发利用的空间很大。通过一系列设计改造,这些桥下空间可以提供城市绿化、公共活动场地、市政设施、公交枢纽、社会停车等功能,激发城市活力。
2020年10月,市交通运输局印发《关于市管高速和普通公路桥梁桥下空间移交属地管理和安全利用有关工作的通知》,下一步将研究制定桥下空间三年实施方案,按照“一桥一策”的工作思路,向全市铺开桥下空间利用开发工作。
未来,桥下空间有望形成一道独特的城市风景带,成为向市民、游客展示佛山地方文化及特色的新名片。下一步,佛山将以桥下空间三年实施方案为抓手,加大对公路桥梁桥下空间的改造利用力度,做好桥下空间环境的日常维护和整治,促进桥下空间治理长效发展,让桥下空间焕发新生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
记者丨林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