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客户端
结伴放牛、玩抓石子、吃绿豆冰棍……狮山罗村居民讲述童年趣事
珠江时报 2020-05-29 15:56

时光荏苒,曾经年少的我们如今已然长大。每当想起童年时光,当时种种欢乐、眼泪、无忧无虑,现在想来大都会心一笑。“六一”儿童节将至,本期记者邀请了狮山罗村多位不同年代的居民讲述童年趣事,与大家分享不一样的童年乐趣。

5b8381ca8fe74f93b062eb228df40184.jpg

居民齐聚讲述童年趣事。珠江时报记者彭燕燕 摄

姓名:李顺娥

年代:40后

成群结对放牛 喊顺口溜壮胆

“放牛,算是童年生活中最有趣的事了。”谈起童年生活,李顺娥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她说,自己七八岁就开始放牛。现在算来,她已经告别了那个“放牛娃”五六十年了。那时候村民大多以农耕为生,很多家庭都养牛耕地,一同放牛的同伴有很多。放学回来,扔下书包,大喊一声“放牛咯”,小伙伴就会牵着各家的牛成群结队地走向田野。

荒凉地的野草很茂盛,为了让牛快点填饱肚子,他们会骑着牛往这些地方走去。“牛神大过天,捉住鬼来煎。”李顺娥笑着说,这些几乎没人去的地方总是阴森森的,让人胆战心惊,所以大家每次放牛的时候就会大喊出这句顺口溜,给自己壮胆。

除了放牛,李顺娥也要帮忙干其他农活,种菜苗、种番薯、插秧、浇水......年纪虽小,她干起活来丝毫不比别人逊色。为了方便浇水,田里挖了许多水沟,这也成了李顺娥的快乐小天地。“水沟里有很多田螺,尤其是7、8月的时候。”李顺娥说,她很喜欢赤着脚踩进水沟里抓田螺。小时候田螺就是他们餐桌上的一道美食。他们也会把抓到的田螺送给亲戚,一同分享美食。

“现在的小孩有五花八门的零食,我们那时候哪有这些,能吃饱已经很幸福了。”说起吃的李顺娥想起小时候,她喜欢跟着村里哥哥姐姐组队到附近的小山上,爬树摘果子吃。

放假的日子就更多姿多彩了。“‘爬大牛’是我们那会儿玩得最多的游戏。”李顺娥说,这其实就是“抓子”游戏,玩法很多,那个时候的游戏规则是他们自己定的,这很能锻炼大家的反应能力及判断能力。下雨的时候,他们就躲在草棚里、屋檐下玩,玩一整天也不会倦怠。说到毽子,李顺娥就想起以前逢年过节都会杀鸡,她会拔掉公鸡的鸡毛做成毽子。“我们也很喜欢踢毽子,一群人围在一起,整个村子都回荡着我们的欢声笑语。”

“我们家有5个孩子,我排第3,是最活泼开朗的。现在的老年生活也充满欢声笑语,仔细想来跟幸福的童年有很大关系。”李顺娥说,每个人的童年时代都经历过酸甜苦辣,如今回过头看,都是一份极其珍贵的财富。

姓名:赖玉英

年代:60后

游戏五花八门 承载无数童真

跳房子、抓石子、踢毽子、跳皮筋……说起小时候的回忆,赖玉英对于玩过的游戏简直如数家珍,虽然那个时候物资匮乏,但是也挡不住一个孩子玩游戏的心。

“我们那个时候的跳房子有好几种玩法,我最记得的玩法就是跳‘飞机’、跳八格了。”赖玉英表示,小学课间或者放学后,总喜欢和那时的小伙伴约着一起,找一块宽阔的地方,用粉笔或碎砖头在地上画出一块一块的正方形、长方形或者半圆形的格子,这些格子被称作房子。剪刀石头布决定顺序后,拿一个沙包或者瓦片作为“子儿”丢到第一个格子里,随即开始单脚跳,在两格横排并列处用双脚跳,跳至最后时,双脚同时跃起向后转身再往回跳。

抓石子游戏则是选择5个大小相当,形状偏圆的石头,手中留一颗石子,按照每关的顺序要求依次抓取不同数量的石头,顺利先完成所有关卡的人获胜。“这个会考验参与者灵敏性,但是我记不清有多少关了。” 赖玉英说。

“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经常玩的还有跳皮筋,每次跳皮筋基本都是伴着歌一起的。”赖玉英介绍。此外,跳绳也有很多花样,但是大部分也都记不清了,只记得每次成功都会调高绳子的高度,一开始是在脚踝处,然后是膝盖处,再是大腿、腰一直到肩膀,一点点升高。

踢毽子也是经常玩的。“我们那个时候的毽子都是自己动手制作的,有哪里要宰杀鸡的时候,我们就会过去将可以用的鸡毛收起来,清洗以后夹在书本上,用来做毽子的‘翅膀’。” 赖玉英说,毽子底部最好用的材料就是古时候的铜钱了,那个时候差不多家家都能找出几个铜钱,用两个正好,利用中间的方形孔固定鸡毛。如果没有这种铜钱,就会用硬纸皮代替,在硬纸皮上剪出圆形孔洞,插上鸡毛。

“现在回忆起来,这些游戏真的承载了太多那段岁月的情怀与童真。”赖玉英表示,但是这些东西现在都渐渐消逝在岁月里,因为现在会玩的人已经很少,尤其是现在的小朋友,甚至都没有见过。

fbc20b77004a4bb09c668fba9f272490.jpg

居民展示抓石子游戏的玩法。珠江时报记者原诗杰 摄

姓名:田兰

年代:60后

难忘街头叫卖 最爱吃绿豆冰棍

在田兰小时候的记忆中,比较难忘的那些走街串巷的、不断吆喝的小商人。“我们那个时候没有智能手机,没有液晶电视、没有互联网,就连小卖部都少得很。”田兰说,那个年代的他们还没有过六一的概念,也没有手机、电脑等智能设备。“小卖部还比较少,零食也就那几样,可是内心正能量满满,整天朝气蓬勃,回忆起来还是满满的幸福。” 田兰说。

“卖冰棍咯!”夏天的时候,卖冰棍的小商人总是在固定的时间出现,带着他们特有的吆喝声。有时候他们推着尾部载着一个大箱子的凤凰牌老单车,有时候却是直接在肩膀上挎着一个箱子,箱子里面装满冰棍,还铺了厚厚的布料,用来延长冰棒的融化时间。

田兰每次听到卖冰棒商人那拖着长长尾音的叫卖声时,总是第一时间找妈妈拿钱。“每次都是慌慌张张的,一边跑向妈妈要钱,一边又要扯着嗓子喊卖冰棍的商人,以防他走远了。”田兰说,拿到钱后,她就会急匆匆跑向他们,在跑得满头大汗的时候,掀开箱子里的厚厚布料,深深地吸一口里面冲出来的凉气。“当时一个冰棒才两三分钱,最喜欢吃的就是绿豆冰棒,又香又甜,冰爽沁人心脾。”

在街边吆喝的,还有挑担叫卖的麦芽糖商人。“小时候,我们还可以带着一些报纸、烂塑料、废铁、酱油瓶、用完的牙膏盒等废品,拿过去换麦芽糖。”田兰表示,麦芽糖的甜配上芝麻的香,越嚼越香甜。不过现在这种挑担叫卖的挑货郎基本没了,虽然这种麦芽糖超市中也能买到,但是挑货郎的声音也只能停留在记忆中了。

姓名:陈全燕

年代:90后

儿时爱吃零食 梦想是开小卖部

提及童年,大家总有聊不完的话题。“很想坐时光机回到小时候的小卖部。”陈全燕说,放学后,学生们总爱奔去小学附近的小卖部,里三层外三层的顾客,总使得老板忙不过来

开小卖部就是她小时候的梦想。她总会缠着接她放学的爸妈或者奶奶去小卖部买点小零食。“那个时候,辣条是学生们都爱吃的爆款零食。”陈全燕说,辣条的品种有很多,有散卖的,也有包装好的,但她最喜欢的还是味道甜甜辣辣的卫龙。“买了辣条后,我们每次都会瞒着家长偷偷吃,因为家长总是觉得辣条不干净,不让我们吃。”

“小时候买零食,很多时候是被包装里的贴纸、卡片吸引。”陈全燕说,以前喜欢吃泡泡糖,是因为每颗糖身上都有图案各异的贴纸,可以贴在手上、脸上,新奇又炫酷。她还买名为“小当家”的干脆面,不为吃,只是想要放在包装袋内的卡片,“每张卡片都画着不同的角色,不喜欢还可以和小伙伴交换。”

“现在闺蜜已经替我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我经常去她店里蹭零食吃。”陈全燕说,其实最怀念的还是儿时的味道,这些零食承载着许多美好的童年回忆。

“回望那段互联网尚未普及、没有智能手机等一系列设备的岁月,回味那些年追过的动画片,是我们90后的独家记忆。”陈全燕说,以前打开电视后,总爱守着少儿频道、金鹰卡通这几个频道,《猫和老鼠》、《数码暴龙》、《天线宝宝》......这些都是百看不厌的动画片,“《猫和老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动画片,老少皆宜,现在应该仍有播出。”

除了动画片,孩童时期的游戏也会勾起她的童年回忆。跳橡皮筋、老鹰抓小鸡、弹波子、救人木、红绿灯......跟大多数90后一样,陈全燕小时候也会经常和同伴们玩这些寻常的游戏,但在乡下四会能体验不一样的乐趣,因此回乡下是她很期待的事情。“每次回乡下,我一下车就像脱缰的野马,迫不及待地冲上去找小伙伴玩。”陈全燕说,那时候几个小孩一起爬树、抓蚂蚱、烤蚂蚱、捉迷藏,大家都玩得不亦乐乎,天黑了也舍不得回家。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 彭燕燕

/ 珠江时报记者 彭燕燕 原诗杰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佛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