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产地单一品种,你觉得这是在形容什么?
你以为我们是在聊咖啡,但其实是面粉,而且是国产面粉。
前不久,在被知名博主@杨草莓熊 探店后,重庆的“佐敦”面包一下从地方宝藏小店变成全国知名面包店。数以千计的订单从全国各地飘向这家小店,下手慢一点的,得等一个月才能发货。
佐敦面包店的爆火,得益于店铺对面粉,尤其是国产小麦的钻研。佐敦的出圈,也打破了国人对欧式面包、国产小麦的刻板印象。国产小麦,似乎正成为精品面包的风向标。
小麦,只是国产农产品精品化的冰山一角。
当“单一产地单一品种”
成为面粉的形容词
佐敦是位于重庆渝北的一家面包店,店主黄佐敦将产自秦岭北麓宝鸡山地的紫檀黑小麦粉揉进面团里,做成的黑森林紫檀乡村面包外表结实,内里湿润柔软,甜度明显,香气馥郁。
小红书@黄佐敦Jordan·H
面包用到的紫檀黑小麦正是店主黄佐敦和国产小麦农场经营者合作开发的国产小麦。
秦岭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区,昼夜温差大且日照充足,更能凸显紫檀黑小麦本身的甜感,土壤良好的排水性则让小麦的麦粒在生长过程中具有更好的集中度风味,将甘蔗、土红糖、红豆、红米的味道元素在成品面包中清晰地表达出来。
小红书@麦客Jackson
与喝咖啡追求豆子的产地、品种、海拔、处理方式一样,佐敦的特别就在于将这套风味体系引用到国产小麦上,用国产小麦来制作硬欧、咖喱法棍、庞多米吐司等欧式面包,并以此探索国产小麦可能出现的风味。
据店主透露,店铺开业7年,今年是应用国产小麦的第5个年头,他的初衷只是想做出有浓郁麦香的面包,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没能在自己的面包里找到想象中的浓郁麦香,曾就职过的国外同行一句“做面包本质上最重要的东西还是新鲜的面粉”点醒了他。
在结识更多国产小麦农场的经营者后,黄佐敦不仅得到了更多数据和种植资料的支持,也摸索出国产小麦与面包制作的更多可能。
小红书@黄佐敦Jordan·H
在他看来,国产小麦的品鉴就像SOE手冲咖啡一样,不同品种、不同产区的小麦能吃出核桃、杏仁、甘蔗、绿豆、红豆、麦芽糖、荞麦、可可等风味。他认为可以像咖啡师根据豆子特性去调整冲泡方案一样,面包师也能根据小麦特性去调整烘焙方案。
中国是世界五大小麦生产国之一,但在国内的烘焙行业内,占主导地位的仍是进口小麦粉。这主要还是因为部分国产小麦亩产量低,品种稀缺,种植难度大,最终成品价格高,这些都不利于国产面粉推广。
现阶段来看,建立国产小麦粉风味体系的路仍困难重重,但在很多烘焙师看来,这仍是必要的。系统风味品鉴体系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是国产小麦粉走向精品化的趋势。
如今的烘焙行业,已经在卷调味、气孔、胶质、糯感,面粉风味的加入,会促使更多“面包脑袋”去关注小麦的产地、土壤、风味、处理办法,这不仅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样也给国产小麦带来更多机遇。
原来这些农产品,都来自中国
当面粉在烘焙界掀起风味革命时,很多农(副)产品或许更早地步入了精品化。
·国产黄油 ·
在烘焙界,强调自己用的是安佳黄油就像强调自己“用的是动物奶油而不是植物奶油”那样常见。两者原因相似,动物奶油在健康方面优于植物奶油,安佳、总统等进口黄油凭借稳定的品质牢牢占据高端市场,是黄油中颇具威望的产品。
近年来,我国的黄油行业发展迅速,生产所需的器械、技术均得到改善,黄油品质得到提升,且具有价格优势。国产黄油均价较进口品牌低30%到50%,比如展艺黄油单价仅为法国总统黄油的一半,性价比突出。
进口黄油的价格居高不下,而且还在增长,这让一部分需要控制成本的商家开始寻找可以替代常用黄油的品牌,他们并将目光投向了性价比更高的国产黄油。
· 蔓越莓 ·
印象中还是“洋水果”“北美红宝石”的蔓越莓,其实早就在黑龙江抚远的黑土地上扎根,成了东北的特产。
图源新华社
2014年,与北美纬度相当的黑龙江抚远从北美地区引入了蔓越莓。2022年,为解决品种退化难题,抚远的5万粒蔓越莓种子还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创下世界蔓越莓“太空育种”的先例。
目前,抚远基地种植面积已达4200亩,年产量突破3000吨,成为全国乃至亚洲面积最大的蔓越莓种植基地,填补了国内蔓越莓鲜果全部依赖进口的市场空白。
· 鱼子酱 ·
与鹅肝、黑松露并称为“世界三大珍馐”的鱼子酱,过去因产量稀少且营养价值高,常卖出天价,又被誉为“黑色黄金”。作为传统观念中的“洋货”的鱼子酱,如今早已从中国的工厂车间大量发往世界,成为“中国新特产”。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鱼子酱生产国和出口国,全球60%的鱼子酱产自中国,浙江衢州生产全球35%的鱼子酱,紧随其后的是四川雅安的鱼子酱,占12%。
小红书@芙思塔Frosista鱼子酱
· 抹茶 ·
抹茶源于中国隋唐时代的“末茶”,历宋元,在明代蒸青团饼茶遭废除后逐渐式微,却在日本得到了保留、传承。如今,又以"贵州制造"的身份返销日本,悄然占据货架。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2023年发布的《抹茶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0 年中国抹茶的产量达到 3916 吨,占到全球的 55.72%。当时中国就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抹茶生产国。其中,又以贵州铜仁抹茶为代表,2024年,铜仁抹茶销量突破1200吨,产值突破3亿元,产品远销日本、美国、法国等海外市场。
图源新华社
最早对海外农产品祛魅的人群
可能是留学生
提到海外农产品,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是精品超市里果大圆润、四五百元一小盒的4J樱桃,是在高级日料店里按块卖的北海道蜜瓜,还是均价能到三位数一个的宫崎芒果?
在海外,牛肉有完善的等级制度、水果有标准化的甜度标准,这些都是精品农产品的基础,再者,像鱼子酱、蓝莓、草莓、晴王葡萄等长期以“奢侈品”身份进入中国市场,被赋予了稀缺性和高品质的标签,这种第一印象在消费者身上根深蒂固,难以消弭,哪怕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蓝莓生产国和鱼子酱主要出口国。
事实上,与海外农产品朝夕相处的留学生,或许是最先对它们祛魅的人。
“前两天看着超市将烂未烂的苦瓜,我心疼它这辈子就这么被糟践了,”谈起海外蔬果,在日留学五年的朋友忍不住大吐苦水,“冬天的时候,东京的包菜要卖到1000日元一颗,现在好点了100日元左右就能买到。”
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热衷带来东京的家人朋友去参观这种“蔬果奇观”,在他口中,这俨然已是一个景点。
巴掌大的一袋荷兰豆要卖300日元,萝卜和杏鲍菇都是可以按个卖的……包装的精细化却并非与作物质量直接挂钩。朋友告诉我们,当地水果贵是真的,味道也确实不错,但蔬菜却完全不是一回事,“我有时会故意在这边选定食吃,因为它有(包)菜丝。”
在无数“留子回国大吃特吃”的调侃中,或许除了对奶茶、麻辣烫、火锅的想念外,还有对国内平价好吃的蔬菜瓜果的想念。
-
有人专门飞到“洋芋王国”贵州开启土豆盛宴;
云南山野菜作为饮食潮流在年轻群体中流行;
地域特色水果被茶饮品牌不断挖掘;
国产小麦面粉正酝酿着属于自己的风味体系……
你看,在你还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国产农产品已经完成了从“低价低质”到“平价精品”的转型,正成为年轻人生活方式的引领者。看着它不断发展和创新,颇有一种开盲盒的感觉——永远在期待开到隐藏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