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客户端
佛山有功夫!佛山古镇武馆地图→
祖庙微新闻 2025-01-12 17:57

春节不跟风,拒绝人挤人

佛山过年小众旅游宝藏地

祖庙君推荐你来佛山古镇

在祖庙武馆,探寻咏春乃至佛山功夫

解读民族大义、爱国精诚的佛山符号

岭南瑰宝

咏春拳法的智慧与灵动

起势,静若伏虎,沉稳的马步似苍松扎根大地。一招一式,简洁凌厉,寸劲在瞬间爆发,恰似闪电穿透暗夜。

摊、膀、伏,手影交错,如文人挥毫,笔锋藏劲,于毫厘间勾勒攻防的精妙;耕、拦、摊,身形挪移,若舞者凌波,步步生莲,在辗转腾挪里演绎灵动的章法。

咏春拳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虽是武术,却不显暴力。咏春在力量之外包裹了一层细腻优雅之感,极具观赏性。而这,或许和它的起源有关。

相传雍正年间,由名伶张五在粤剧戏班形成“班中永春”,成为咏春拳的首式特征。后由戏行武生传于熟药商梁赞。梁赞根据清末佛山古镇(禅城区祖庙街道)横街窄巷的地理环境以及作为商人自卫防身的需要,整合形成以短桥窄马为主要特征的咏春拳。

正因如此,咏春拳蕴含了粤剧的风华,在细微处尽显“水袖轻舞,莲步轻移”的灵动美感。

“摊手”是咏春拳的招牌动作。曾有人问叶问宗师,摊手要如何伸出?宗师没有直接回答,只留下金句:“摊手是要尽快地去接对方的手。”摊手攻防可控,在对手旧力刚过,新力未生的间隙,摊手最容易取得一个比较纵深的位置,为反击创造有利条件。

宋佳与佛山咏春拳专职负责人戴子龙一道习练咏春拳。(图源:上城士杂志)

咏春传承

武技背后的文化与精神

咏春传承的,绝非仅是武技。武馆中,师徒相对,敬茶行礼,尊师重道的古风在袅袅茶香里氤氲不散。

同门过招,点到为止,谦逊礼让的美德在拳脚往来间自然流淌。那代代相传的口诀,是粤语乡音包裹的文化密语,诉说着攻防要义,更传唱着坚韧、团结、和而不同的民族精神。

20世纪初,阮奇山多年钻研咏春拳,成为咏春拳宗师之一。他的弟子梁牛在青年时期跟随阮奇山学习咏春拳。2005年,梁牛带领弟子出资出力,在朝东村成立了阮奇山咏春堂。

如今的阮奇山咏春堂,已是不少咏春爱好者的“朝圣地”。作为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之一,阮奇山咏春堂至今传艺过千人,致力将咏春发扬光大。

武术之城

武馆林立绵延功夫精神

天下功夫出少林,南派武林盛佛山。2004年,佛山荣膺全国唯一的“武术之城”称号。

据统计,共有52个拳种在佛山生根发芽、发扬光大。其中,佛山咏春拳被评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洪拳、咏春拳、蔡李佛拳、鹰爪拳被列入省级非遗;白眉拳、佛山少临南家拳、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熊氏少林大易筋经、侠家拳、龙形拳被评为市级非遗。

武馆、功夫角遍布佛山的大街小巷,习武之人随处可见,不同门派的武者们齐聚佛山,弘扬武术文化。目前,佛山有注册武术馆297家,非注册武术馆200余家,武术从业人员约1万人。佛山武术已播布至海外176个国家和地区,约有600多家拳馆、1000多万人参与习练。

“鸿胜祖馆”建造于清咸丰元年,是佛山市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人武馆旧址。1851年,张炎宗师在佛山创立鸿胜馆,以“三不教”的馆规,在佛山广收门徒,除了传授武艺,更向弟子灌输“匡扶正义、保家卫国”的侠义思想。

自此,佛山鸿胜馆英雄辈出,不但培育了大批武林英才、武学大家,更诞生出众多的革命先烈、英雄侠士,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2012年,佛山鸿胜馆的蔡李佛拳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如今,源自佛山鸿胜馆的鸿胜蔡李佛拳也随着一代又一代鸿胜馆弟子的足迹流传到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鸿胜馆参观指南

开放时间:

日常:9:00-17:00,逢周一闭馆

春节:初一至初七,9点至12点,14点至17点免费开放

地址:禅城区福宁路祥安街15号

☎️电话:18144790731(可咨询、预约蔡李佛拳学习)

公交:搭乘广佛地铁至普君北路站,A、B出口,往普君街道普西社区服务站方向步行即至;搭乘114路、125路、128路等公交至普君新城站下,步行即至。

自驾:导航至“佛山鸿胜纪念馆”即可

跟着佛山功夫地图探馆

⏩禅城区 

✅佛山鸿胜纪念馆 

禅城区福宁路祥安街15号 

✅佛山精武馆 

禅城区中山路12号中山公园北侧 

✅叶问堂 

禅城区祖庙路21号祖庙博物馆内 

✅黄飞鸿纪念馆 

禅城区祖庙路21号祖庙博物馆内 

✅李广海医馆旧址 

禅城区忠义路56号 

✅《鸿武魂》功夫戏剧 

禅城区祖庙大街岭南天地·龙塘诗社 

祖庙微新闻编辑小组

来源: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文案:范银燕、李航、古嘉颖

图片:《十传十美——佛山十大传统文化风华录》、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全粤村情》

编辑:佛山新闻网 林婉妍

审核:温爱霞、杨荣燕、赖沅贝


(滑动查看更多)

佛山古镇 · 祖庙街道

长按二维码
马上关注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佛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