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客户端
【所长话你知】求职“陷阱”套路多,小心警惕!!!
在大良 2024-12-03 18:24

信息爆炸时代

招聘广告铺天盖地

但背后的真相往往让人

不寒而栗

从虚假的职位诱惑

到非法的利益链条

再到恶意的隐私侵犯

各种“招聘骗局”层出不穷

令人防不胜防

在大家努力收获Offer的同时要小心“求职陷阱”

相关案例

市民孙某收到短信通知其去面试,需提供邮箱。后从邮件下载了一个APP,下载后有自称公司负责人的人与其聊天,称需要进行试岗培训,其信以为真,按对方的指示通过自己的微信扫对方收款码累计转账6500元。

市民王某在某招聘平台看到招募货车司机的信息“开货车拉货、C1驾照即可、每月保底收入28000元”。面试时公司承诺收入能保底,但前提条件是必须要在该平台购买车厢长度4.2米的货车,只要买了车就可以和他们合作的物流公司签订合同。但在缴纳4万多元的首付款、办理36个月的按揭贷款(共12万元)购买了一辆轻型卡车后,小王发现既没货拉,又无活干,最后不仅没挣到钱,还背上了巨额贷款。

避开套路和骗局

警方提醒:这些“坑”要避开

虚假招聘陷阱:

一些不法分子打着知名企业的旗号,在网络平台、校园公告栏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岗位描述极具吸引力,薪资优渥、福利超多。等求职者投递简历、前往面试后,便巧立名目收取“报名费”“体检费”“培训费”,声称入职后报销,可一旦交钱,骗子就失联,工作更是化为泡影。

黑中介陷阱:

不良中介以“包就业”“内部推荐岗位”为噱头,收取高额中介费,还信誓旦旦签订合同。可推荐的要么是与专业、预期严重不符的低质工作,要么就是根本不存在的岗位,求职者要求退费,他们就以各种违约条款刁难、拖延。

 “培训贷”陷阱:

个别中介机构或用人单位以高薪就业作为诱饵,向求职者承诺培训后包就业,但须向指定借贷机构贷款支付培训费用。培训结束后,相关机构或用人单位往往难以兑现承诺,求职者可能会面临身负高额借贷,又没有实现就业的不利局面。

所长教你见招拆招

1、求职应聘“要”慎重。求职者应选择正规的招工途径,可以至正规的人力资源市场或合法职业介绍机构求职,和企业单位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

2、个人信息“要”保护。不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和网址,不轻易下载陌生APP,网上注册谨慎填写个人信息,防止个人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

3、高薪招聘“要”警惕。切勿轻信“画大饼”的招聘信息,一旦遇到要求交纳培训费、服装费、体检费、押金等涉及各类钱财的情况更要保持高度警惕。

来源:大良派出所

编辑:融讯新媒体 李健英 

审校:大良街道宣传文体旅游和教育办公室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佛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