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客户端
吸油大户!这个螺蛳粉“标配”的炸物你还敢吃吗?
健康佛山 2024-04-15 18:48

近两年
炸蛋在餐桌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作为螺蛳粉的“标配

火遍大江南北

但这东西有点可怕哈!

01

鸡蛋,比茄子还能吸油

鸡蛋是个吸油能力极强的食材,尤其是打散后。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整理了常见油炸食物的吸油率,炸散鸡蛋遥遥领先,吸油率高达43%

图片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鸡蛋之所以吸油,可能是打散的鸡蛋和油的接触面积较大,加上在搅打过程产生较多气泡,让油脂更容易进入鸡蛋中。另外,蛋黄中的卵磷脂本身也具有乳化作用,可以让油、水分更稳定的存在

而炸蛋的做法,充分开发了鸡蛋的吸油潜力!

制作炸蛋,需要把鸡蛋充分打散、混合空气产生细密的小泡沫,然后还要通过漏勺或者挤压瓶,让鸡蛋一缕一缕落入油中,大大增加了鸡蛋与油脂的接触面积,吸个“酣畅淋漓、痛痛快快”。

02

一个炸蛋,到底能吸多少油

有网友做过实验测试炸蛋能吸多少油,结果显示:用一个鸡蛋的情况下,炸完后油少了30多克

一个鸡蛋吸30克油?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摄入的烹调油不超过25~30克,吃一个炸蛋就给你满上了。

要是再加上虎皮猪脚、虎皮鸭脚、脆皮锅烧、炸腐皮等小料,这一顿下来,脂肪和热量直接“爆表

任何油脂过量摄入,都容易对身体造成很大的负担。


03

炸蛋吸的油,也不是好油

一般来说,商家用来制作炸蛋的油主要有三种:棕榈油、大豆油、起酥油。

三种油,各有各的问题。

①棕榈油:饱和脂肪含量极高

棕榈油高温稳定性好,常被用来油炸,但一直饱受诟病。

目前营养学主流观点认为,饱和脂肪摄入过多会对身体有负面影响,明显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饱和脂肪摄入量不超过每日总热量的10%。

棕榈油饱和脂肪含量高达50%,如果用来炸蛋,30~50克油炫下去,心血管估计要“哭爹喊娘了。

②大豆油:高温不稳定,产生有害物质

有很多人认为大豆油烟点高,适合油炸,其实不然。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明确指出: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油脂不耐热,经煎炸或反复受热后易氧化聚合,适合炖、煮、炒类菜肴。

油脂在高温下会出现氧化、水解、聚合现象,产生丙烯酰胺、苯并芘等致癌物和过氧化物,甚至会产生反式脂肪酸。

③起酥油:有害程度看运气

起酥油最初指猪油等动物油,后来用氢化植物油制作的起酥油逐渐占领市场。

氢化工艺可以把不饱和脂肪酸变饱和,使植物油更稳定。但这个过程中,如果氢化不完全,就容易生产反式脂肪酸。

起酥油种类很多,氢化的、非氢化的,完全氢化的、不完全氢化的……它们饱和脂肪含量都很高,大量摄入都对身体有很大的负担。


04

炸蛋?不,是“炸弹

对身体来说,炸蛋和“炸弹也差不多了。

吃一次,肠道、肝脏、胰脏、心血管都要为此加班加点工作,承受有害物质的攻击。偶尔一两次也还好,就怕经常这么吃。

我们可以做一些小调整。比如:

1、减少吃炸蛋的频率;

2、两人分一个,过过瘾就好;

3、吃完后的一两天内都减少油脂摄入;

4、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输送抗氧化物增援。

实在好这口,想经常吃,不妨试试在家自制:

「空气炸锅低油炸蛋」

只需5克油,就能做出蓬松的炸蛋。

空气炸锅版炸蛋还原度能达到80%,油也少了80%,解个馋绰绰有余。



佛卫宣全媒体团队

来源:广东疾控、科普中国

编辑:李鑫橼

审校:冯哲华、潘家荣、梁炜健、郑少松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佛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