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中国武术之城,是中国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在佛山市三水区,有一条村子,这里每周都能听到孩子的习武之声。
这条村位于白坭镇,名曰金竹。在近日举行的2019佛山市传统武术精英大赛中,白坭镇金竹龙狮协会武术队斩获六个奖项。其中,在精英名次赛中,队员李杰亨获得男子青年组南棍第一名;在等奖赛中,金竹龙狮协会武术队夺得了一金两银。
金竹村,自古以来武风尤为鼎盛。如今,因有曾任广东省武术队教练的归侨陆湛祥回乡传授任教,金竹村在新时代兴起了“以武传道、以道育人”之风。
金竹武盛之风始于以武自卫
金竹村历史上,有一种半军事性质的活动——在村里俗称为“老更”的团练,存在了好几百年。团练是维持本村治安、保卫本村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民间组织,每个成员白天在田间劳动,晚上持械巡逻和守卫,有酬劳,可以帮补家计,是半农半军的一种职业。
在对金竹村开村起源的考究中,有一种说法认为,金竹村村民是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陆秀夫的后人。崖山海战兵败后,陆秀夫背着卫王赵昺赴海而死,精忠报国。
可见,金竹人的尚武精神与血性基因,可能有着颇为深厚的渊源。
俯瞰金竹村。/佛山日报记者洪海摄
据资料可考,自清朝开始,金竹村陆陆续续出现了一批武官将领,并于近现代和当代出现陆韶新、陆国仁、陆湛祥等武术高手。
清朝乾隆时的陆苍霖本是文官,却任上了广西右江兵备道,做起文武皆备的道员;清朝同光年间,商人陆兰官豪掷金银,大力推广咏春拳,为咏春拳的发展作出了颇大贡献;民国初年,陆楚池当上琼崖镇守使陆兰清的参谋长,带兵守土;抗日战争时期,以陆昌联为首的金竹村人一直同日本兵作武装斗争,令日本人恨之入骨,金竹村在当时也成为了后撤战士和指挥人员休整的一个大本营。
到了上世纪七十、八十和九十年代,金竹村又走出了一位气功大师——“铁肚”陆韶新。他在青年时期开始习武,练就肚皮功,经得起500磅拳击;曾用肚皮挑战世界武林,创造了世界奇迹。有一次他登上英国伦敦擂台,世界重量级拳击冠军享利谷巴也排队候击。但当看到前面三十多名大汉都摇头服输时只好自动退出,并与陆韶新交上了朋友。
由古及今,金竹村源远流长的尚武、习武之风,成为了今天传承传统武术文化的一笔不可多得的历史底蕴和精神财富。
归侨心怀桑梓,义务教授武术
2019佛山市传统武术精英大赛是白坭镇金竹龙狮协会武术队出战的首场比赛。作为新锐选手金竹龙狮协会武术队使出看家本领,斩获了六个奖项,最小的获奖选手,年龄还不足七岁。李杰亨获得男子青年组南棍第一名、男子青年组南派拳第二名,杜壕骞获得男子小学组南派拳第五名,陆敬然获得男子小学组南派拳优秀奖;陆航峰获得男子幼儿组洪拳金奖,陆韵怡获得女子幼儿组传统南派拳银奖,梁晓雯获得女子小学组洪拳银奖。
今年以来,每逢周六日,总能看到一些孩子在教练陆湛祥的带领下,在金竹村陆氏大宗祠或旧金竹村小学的篮球场上练习武术。凑巧的话,还能碰见陆湛祥给村里的年轻人传授舞狮技巧。
陆湛祥在陆氏大宗祠外带着孩子们习武。/白坭镇供图
陆湛祥,金竹龙狮协会武术队领队,黄飞鸿第四代传人,曾任广东省武术队教练,早前移居澳大利亚,仍然担任广东省武术协会洪拳专业委员会的海外联络部部长。今年,年近60岁的陆湛祥时隔几十年回到家乡金竹村,常常在宗祠外传授武术功夫,并创办了白坭镇金竹龙狮协会。
成立协会和传授武术,对陆湛祥来说是“机缘巧合”。去年,陆湛祥回到金竹村重修老屋,刚好碰到村民去作舞狮表演。出于好奇,陆湛祥跟着一起去了。“我看他们连简单的舞狮步伐都不会,就在现场指点了一下。”
“他们越学越起劲。”陆湛祥的这一指点,点燃了村民们的学武热情。村里的小孩和舞狮的年轻人开始跟着陆湛祥学习武术、舞狮。今年1月26日,陆湛祥为村民举办了首届金竹体育文化节,请来了国内国家队教练、奥运冠军、国家级武术冠军等体育文艺界知名人士,阵容强盛,村民反响强烈。“金竹村东南西北向几个村的村民都来参加了,就在那一天,我们的金竹龙狮协会也成立了。”陆湛祥说。
协会成立后,村民们开始系统地定期学习武术、舞狮。此次参加2019佛山市传统武术精英大赛的武术队队员,每周都在陆湛祥的指导下习武。因队员们都还在上学,只能在周六日集中训练。赛前三周,队员们每天都会自觉地拍练习视频发给陆湛祥,陆湛祥对不当之处一一指正。这些队员们都知道,师父有一句口头禅:“练拳唔练功,到老一场空。”在陆湛祥的教导和督促下,队员们的训练越发刻苦,在赛场上以“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取得了好成绩。
学武先学武德,这是陆湛祥一直坚持的理念。陆湛祥希望,金竹村武术的传承与发展能得到更多有心之士和政府的支持,为白坭打造出一张武术名片。
金竹村的孩子们在陆氏大宗祠内练武。/白坭镇供图
金竹村历代“武术高手”
陆韶新:著名气功师,世称“铁肚陆”。1918年在金竹出生。早年在香港经营洋服店,被选为港九洋服商会理事长。青年开始习武,中年后游历世界各地,到处作肚皮功表演,先后接受过2000多人拳击肚皮,而总是气定神闲甚至哈哈大笑,令世人倾倒。陆韶新还热心公益事业,在香港时,任居住地跑鹅区街坊理事长,还担任一间学校的校董。他晚年移民加拿大,但多次回乡给金竹学校、白坭中学、白坭卫生院等捐款,还给三水文化公园捐建“陆韶新舞台”,供市民娱乐。
陆兰官:同治至光绪年间,在广州佛山等地经商,大力资助发展咏春拳,他自掏腰包请了一位“大花面锦”的粤剧演员回金竹专门教授咏春拳。那时武术在戏班中盛行,“大花面锦”原名叫陆锦,在戏班里担任大花面角色,是咏春拳师傅,也是金竹人。
陆楚池:民国时期随琼崖镇守使陆兰清到海南当参谋长,是治军人物。晚年回乡当族长,不幸于1930年遇刺身亡。
陆晓次:民国初期随陆兰清当粤军营长。
陆侠滔:黄埔军校毕业,十九路军营长。结婚时,获军长蔡廷锴、师长谭启秀赠送的贺礼银鼎。
陆文显:1939年清明节马口之役为国牺牲。
陆广:1939年清明节马口之役为国牺牲。
陆牛汉:1939年清明节马口之役为国牺牲。
文 | 佛山日报记者梁欣莹 通讯员梁宇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