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三水白坭黑皮冬瓜陆续大批量上市。与往年不同,部分冬瓜没有被运往市场、送上餐桌,而是雕刻成艺术品、包装成慈善拍卖品和比赛道具,出现在第二届白坭西江文创节的“Happy冬瓜”文化节上。
三水黑皮冬瓜起源于白坭,如今已发展为万亩良田上的主要作物,是国家农业部认定保护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今年,白坭提出“冬瓜+文创”的概念,为本土名优农产品注入文化和创意内涵,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白坭为何要将文创导入到农产品中?这手“文创牌”能给文创古镇和乡村振兴带来怎样的活力?

白坭位于西江畔,河网密布、土壤肥沃,是三水黑皮冬瓜起源地。白坭镇供图。
一只冬瓜玩出文创新天地
土气,是大多数人对传统农产品的印象。但在白坭的冬瓜文化节上,黑皮冬瓜玩起了“文艺范”,化身中国古代大型打击乐器——编钟。
“平时的冬瓜都是用来吃的,没想到还能有这样的创意。”三水市民温雪云看着冬瓜创意艺术展位里整齐地悬挂在钟架上的“冬瓜钟”,觉得很新奇有趣。温雪云说,这次活动改变了她对黑皮冬瓜的认识,原来农产品也可以这么新潮。
过去,很多人认为文创只是城市的产物。实际上,“农业+文创”、乡村文创等借力文化创意产业推动乡村产业升级的做法越来越流行,成效也日渐显现。以起源于白坭的三水地理标志性农作物黑皮冬瓜为题材,以文旅节庆为呈现模式打造文创活动,是本次冬瓜文化节的主要思路。从现场高涨的人气来看,黑皮冬瓜不只是一种农产品,还可以成为更现代化、更有吸引力、具有更高附加值的文创产品。

“Happy冬瓜”文化节上的冬瓜编钟备受市民关注和喜爱。佛山日报记者梁欣莹摄。
大部分由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少数在田头销售或农户自行运送到市场散卖,是目前白坭黑皮冬瓜的几种流通途径。黑皮冬瓜也是三水市场上、餐桌上的常见食材。当黑皮冬瓜“闯入”文创天地,带来的不仅仅是感官上的视觉冲击,还有关于农业产业创新创意的灵感与启发。
“通过文创活动吸引目光、营造氛围,是一个好的开端。”白坭本土黑皮冬瓜流通大户、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吴朝江认为,“冬瓜+文创”的概念还可以更系统深入地挖掘开发,并把冬瓜文创产品的创作、展示、销售、体验区引入到种植区,提高融入感、体验感和渗透性,让人更直观地感受冬瓜文创的魅力。
据了解,举办冬瓜文化节是白坭对“农产品+文创”的“探路式”举措。“从效果来看,方向是对的。”白坭镇委副书记邓启涛表示,白坭将不断创新黑皮冬瓜的种植方式,增加产量、提高质量,为冬瓜承载更多文化创意作技术支撑,并进一步挖掘黑皮冬瓜的文化内涵,打造文创爆款和品牌,延长并形成特色产业链,提升乡村产业价值和效益。
农产品为何要打“文创牌”?
冬瓜文化节启动当日,一场冬瓜主题种植科技研讨高端论坛——三水黑皮冬瓜种植产业发展交流会在白坭创意良仓举行。会上,专家们围绕黑皮冬瓜种植技术的提升展开交流研讨。产量高、品质优、保质期长的品质,是冬瓜文创化的一大助力。
从一颗小小的杂交种子,到发展为万亩良田上的主要作物,三水黑皮冬瓜用了不到40年。三水黑皮冬瓜早已享誉各地,而白坭正是三水黑皮冬瓜的起源地。黑皮冬瓜在白坭培育、发展、优化,并在全区推广种植。作为三水传统名牌农产品之一,白坭黑皮冬瓜早已是“有故事”的冬瓜。为什么白坭选择在此时让黑皮冬瓜与文创“联姻”?

“Happy冬瓜”文化节上,文创工作者现场雕刻冬瓜艺术品。佛山日报记者梁欣莹摄。
历经四十多年的种植和代代优选,白坭黑皮冬瓜已成为“明星农产品”,得到了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不仅畅销国内各大城市,还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加拿大等东南亚、欧美市场铸造了良好口碑。在2006年、2010年,黑皮冬瓜先后成为全省首个蔬菜类证明商标和广东省著名商标,中央电视台在白坭岗头村拍摄《走进中国地理标志——三水黑皮冬瓜》专题记录片;2016年获颁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成为佛山首个获得国家农业部认定保护的地理标志农产品。
这几年,文创产业方兴未艾,产业体系渐趋成熟。2017年,白坭文创古镇入围佛山市首批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经过历年的积累,特别是近两年的进一步升级,文创古镇的基础设施配套有了质的飞跃。如今,文创古镇进入“软实力”的提升阶段,亟需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打造核心竞争力。
在外在品牌效应厚积薄发时机成熟、内在发展诉求日益迫切的双重催化下,黑皮冬瓜借力文化创意走向更高端的产业化和市场化,适逢其时。
“实体的农产品做得再好,也需要讲好故事、用好品牌,才能有更强、更可持续的竞争力。”邓启涛认为,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升级,传统农产品才能释放出新的生命力。
用文化创意连接城乡发展
从农产品到文创产品再到文创产业,是一个文化链条式反应过程。在文化经济时代,文化产业成为地方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文化是让城市拥有吸引力、创造力和可持续性的关键。
白坭的“文创因子”,从2017年开展文创古镇建设至今,日渐活跃。白坭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白坭充分利用传统粮仓旧址,建设西江创意良仓,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加强人才储备;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缔造文化名片。
2018年三水区创新创业大赛在创意良仓成功举办,目前已有13家涉及现代农业、信息科技、教育科技、企业管理咨询等领域的企业进驻创意良仓,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首个博士工作站、华南农业大学特色产业基地、三水区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也先后挂牌成立;“祠堂+文化”新模式在全区推广,新时代“祠堂印象”“祠堂文化”成为了白坭鲜明的文化标识。

文创古镇坐落于西江畔,创意良仓(左侧)主体建筑工程已完成,旁边的连片建设工程正加紧开展。白坭镇供图。
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乡村振兴蓝图中,特色小镇被视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精品工程之一。特色小镇地处城市和乡村的结合带,可以作为城乡空间、资源的连接载体。
除了“农产品+文创”外,文创古镇如何更贴近乡村振兴的脉搏?
记者了解到,在今年文创古镇建设的项目计划清单中,关于文创、乡村特色、产业先行的内容具体明晰。白坭农业科创中心(粮仓片区)修缮工程、农耕文明博物馆建设工程列入进度提速表;邓氏宗祠及周边片区特色商业街改造、岗头村古村活化、美丽乡村等项目,组成文创古镇核心商业街和特色村庄旅游线路,将加快开展建设;建设特色民宿群、风味食街群、田园综合体等,推进文创产业发展;强调产业先行,突出产业特色,聚焦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重点产业,积极对接广州、上海、北京等发达地区的优质资源,争取引入1-2个优质文旅项目。
上述负责人表示,文创古镇与乡村振兴相互推动、相辅相成。文创古镇为乡村振兴凝聚发展新动能,乡村振兴则为文创古镇提供更多内容、资源和产业支撑。
文化让白坭的发展元素更好地粘合,同频共振谋发展,也让未来的白坭多了一份近悦远来的吸引力。
文/佛山日报记者梁欣莹

